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9篇
  免费   1059篇
  国内免费   480篇
财政金融   1099篇
工业经济   1068篇
计划管理   5427篇
经济学   4931篇
综合类   4130篇
运输经济   360篇
旅游经济   881篇
贸易经济   3328篇
农业经济   3138篇
经济概况   407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770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705篇
  2014年   1673篇
  2013年   1938篇
  2012年   2233篇
  2011年   2877篇
  2010年   2253篇
  2009年   1946篇
  2008年   2068篇
  2007年   1789篇
  2006年   1727篇
  2005年   1217篇
  2004年   909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阻碍环渤海地区发展障碍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曼琦  席强敏 《经济地理》2011,31(8):1246-1251
对通常认为的阻碍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论证,提出:①环渤海地区更多的是地理区域概念,政府推动和学者呼吁缺乏内在的基础和动力。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问题之一是缺乏经济的龙头。但京津合作成功后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发挥龙头作用,取决于其经济核心的能量和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振兴环渤海地区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③与祈望政府协调相比,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以聚集更多有活力的企业。  相似文献   
992.
房志伟 《现代经济信息》2011,(6):149-150,159
中国财政分权的实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渐渐暴露。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地方公共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分析财政分权对其影响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重视民生建设合理的调整财政支出比例、全面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合理分权等相应对策,以使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93.
戴永安  陈才  黄馨 《经济地理》2011,31(5):766-769
首先计算各地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计算1997—2007年不同地区的建筑业技术效率,最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度出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经济增长与建筑业技术效率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五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994.
高更和  石磊 《经济地理》2011,(7):1165-1170
专业村发展对于大范围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豫西南3个样本专业村121户专业农户的调查分析,发现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型曲线创新传播规律。其中,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作用,初期接受者或能人在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政府行为可加快其发展过程,农户尤其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财商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及其时间早晚具有重要影响,多数农户对专业项目的接受是通过模仿方式实现的。在农区发展中,可将建设专业村作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双核"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文章在分析潮汕地区潮州—汕头"双核"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潮州—汕头"双核"结构区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和具体旅游开发模式。认为在海西经济区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潮汕地区必须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即:以汕头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主核心点,以潮州为次核心点,双核形成旅游发展核心区;以揭阳、汕尾为连接节点,以梅州为拓展节点,通过聚合—扩散效应,形成粤东旅游发展的双核联动模式;并以厦深铁路为发展轴,对接两边的珠三角旅游区和厦漳泉闽三角旅游区,尽快实现有效合作,才能避免成为旅游过境地。这一研究对于类似结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7.
运用重庆市40区县1998—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重庆市在空间上划分为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Ⅰ)、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Ⅲ)三大经济发展阶段区域,探讨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要素逐渐扩散,多数区县进入Ⅱ区域,Ⅲ区域逐渐缩小至渝东边远地区;②工业化由Ⅲ阶段向Ⅱ阶段演变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日趋强烈,当工业化进入Ⅰ阶段时,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缓和。土地产出率在Ⅱ阶段增长最快。区域土地产出率的演变规律与其土地利用变化相吻合,具有随工业化进程呈"倒U型"演变的特点。③承载性功能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于生产性功能土地,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贡献的差距逐渐拉大。研究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所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的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998.
由于传统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旅游业统计方法的特殊性,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创建了贸易实得指数,使用投入产出表重新评价了2000-2009年中国旅游业的外贸竞争力,并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借以实证研究近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旅游业的外贸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旅游业发展质量不容乐观,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99.
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肖文 《财经研究》2011,(9):112-122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笔者总结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制度缺陷,比较三种改革的办法,提出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征地补偿机制,指出只有将土地出让金平衡地投入到农村和城市两个区域,合理界定归公的土地增值收益比例,保护农民权益,才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